积极发声,争取将“视同条款”阻挡在《实施条例》之外
一、税收法定 《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新《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新《实施条例》第十六条,个人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财产用于捐赠、偿债、赞助、投资等用途的,应当视同转让财产并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很明显,《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十六条的规定突破了新《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的征税范围,更是涉嫌违反了《宪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 新《个税法》将于2019年1月1日全面实行,广大个税纳税人还没来得及品尝落实“税收法定”取消“其他所得”接出的甜果,却又要不得不忍受《实施条例》强加的“视同条款”的折磨,低落的心情简直无以言表。 二、视同条款是诸税种税企争执高频率地段 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技术规范(试行)》中,没有查到关于“视同”的规范,但“视同”在税法中用的比较多。 那么,何为视同?通俗来说就是“把什么当做什么”。 从《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十六条来理解,就是本条列举的事项本身不属于《个人所得税法》征税范围中的“转让财产所得”,而把它们当做是转让财产所得对待。 《个人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的规定。但并应该理解为是授权国务院对《个税法》征税范围进行扩大解释。 视同条款是税企争执的高发地段,增值税如此,所得税如此,消费税如此,土增税如此……各税种,凡规定有“视同”条款的,概莫能外。 税企双方,深受其扰。 三、个税不同于企业所得税 个税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没有“计税基础”的概念,一旦被视同,就一定能计算出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来…… 接下来也一定会有很多争执会演变成无休止的复议,诉讼…… 四、已经被《个税法》所剔除的部分“其他所得”项目,很可能会以“视同”的形式借尸还魂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无偿受赠房屋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8号)第三条规定,除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情形以外,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他人的,受赠人因无偿受赠房屋取得的受赠所得,按照“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此类项目,在新《个税法》中找不到征税依据的,但如果税务机关借助《实施条例》的“视同条款”,按照财产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你能奈它何? 因此,呼吁广大有识之士,专家学者等,在规定的15天异议时间内,积极发声,争取将“视同条款”阻挡在《实施条例》之外! 我国没有**审查,如果此时不做努力,将来定会徒伤悲! 相关解读——个税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第16条违宪问题分析 <蓝敏> |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 日
- 周
- 月
- 季
- 年
- 总
- 12022年度上海企业所得税相关文件清单20
- 2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6号 关于延续执行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有关政策18
- 3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2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18
- 4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实行税务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公告14
- 5晋政办发[2023]9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11
- 6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关于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邮寄申报事项的通告9
- 7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预缴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9
- 8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通告2023年第1号 北京市税务局关于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邮寄纳8
- 9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7号 上海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8
- 10国家税务总局吉林省税务局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通告2023年第1号 关于办理2022年度个人所8
- 11福建省2022年度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纳税人名单公示8
- 12银保监办发[2023]12号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联合授信试点工作的通知7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